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- 第73集
- 第74集
- 第75集
- 第76集
- 第77集
- 第78集
大秦賦第26集劇情
第26集:呂不韋異心漸起
呂不韋加以干涉,提醒趙姬莫忘本分,所謂本分自然便是她出身卑賤,全靠嬴政才能坐上太后之位。若識時務(wù),或許可以安享晚年,況且趙姬并不癡愚,如此淺顯道理自然一點即通,眼下只能暫且隱忍,通權(quán)達變。
羋華意欲自刎免惹麻煩,偏巧嬴政平日里的悶油性子,竟在今時能言善道,哄得羋華情深相許,繼而帶她重回宴席,將同娶二女的決定昭告于眾,并且套用《呂氏春秋》之中的道理說服大家,頒布新法永不立后。
呂不韋聽到秦王政夸贊自己的書著,必然笑得合不攏嘴,滿口答應(yīng)。嬴傒思及王綰先前囑托,瞬間了然于心,只能同意嬴政的想法。正因相邦宗侯皆無異議,其他大臣也都順勢附和,即便趙姬再有多不情愿,終歸還得接受這個結(jié)果。
不日,章臺宮如期舉行大婚典禮,文武百官各站左右兩側(cè),同聲齊賀。滿城尚且沉浸于喜慶之中,唯有李斯沒有懈怠,繼而去找呂不韋計議嬴政加冠。按照秦國以往禮制,加冠親政需得提前半年準(zhǔn)備,呂不韋流露遲疑,竟以嬴政心性急躁為由,暫且擱置。
如今春平君極為迫切想要歸國,恨不得將心思寫在臉上,呂不韋與李斯難得達成一致想法,更對趙國內(nèi)亂喜聞樂見,無論由誰當(dāng)王終究難免亡國下場。然而李斯在呂不韋面前,依舊是對口不對心,畢竟先秦王兩代孱弱短壽,其后難料,他懷疑趙國另有手段,諸般想法不便與相邦明說,索性藏在心里。
正如李斯所料,趙王偃欲起兵伐秦,趙佾前往呂不韋府,以祝賀嬴政大婚之名吐露欲返趙國之念,趁此機會向呂不韋承諾,若是送他回國必會勸阻趙偃起兵,如果將來登上王位,可將城池拱手送出。
結(jié)果呂不韋聞言未應(yīng),反倒是眉頭緊鎖,趙佾見他一臉貔貅之姿,不由愣在原地,以為光是城池已經(jīng)無法滿足對方。正當(dāng)趙佾萬念俱灰之際,怎料呂不韋竟是話頭急轉(zhuǎn),揚言派兵相助奪位,屬實令他驚喜交加,深感重耳之榮幸。
嬴政在呂不韋的安排下,親自召見趙佾,眼見當(dāng)年那個原本傲氣十足的楚國太子,如今已是學(xué)會看人眼色,卑微至極,就連說話也都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尤其得知已被準(zhǔn)許歸國,不由飽含熱淚叩拜。
而在邯鄲城內(nèi),趙偃聽聞趙佾即將啟程歸來,便在心里盤算著如何對付。現(xiàn)下朝中不少大夫與趙佾暗中勾連欲顛覆。趙偃對此一籌莫展,郭開苦無良計,倡女趁機提出已有收服趙佾之策,但在事成過后需要立她為后,立遷兒為太子,趙偃被迫無奈,唯有答應(yīng)。
春平君趙佾按日出發(fā),經(jīng)由秦軍一路護送,正當(dāng)他離邯鄲還有一日之路程,忽然見得遠處走來侍女,主動邀請趙佾前往竹林赴約。趙佾不解緣由,索性跟去,沒想到竹林內(nèi)設(shè)有輕紗羅帳,帳內(nèi)傳來女子悅耳嬌聲,蠱惑他接連飲下兩觴乳酒。
待得酒水下肚,趙偃只覺渾身燥熱難耐,看到紗帳后倩影朦朧,不知容貌,頓時心猿意馬。倡女似是善于揣測人心,頻頻猜中趙佾真實想法,繼而拿出最后一觴給他。眼見玉藕在前,誘人萬分,趙偃意亂神迷間,竟沖上前去將其撲倒,尋求慰藉,結(jié)果反被倡女抓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