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- 第73集
- 第74集
- 第75集
- 第76集
- 第77集
- 第78集
大秦賦第72集劇情
第72集:趙境亂政皆亡矣
王翦命令郭開前去勸降趙王遷,然而此時的龍臺宮內(nèi),趙國諸臣在春平君趙佾的號召下,接連高呼誓死不降。郭開入宮勸降未果,未待眾人反應(yīng),繼而反殺趙佾。
在場之人見此情形,無不震驚,亦知趙國大勢已去,再做抵抗已是枉然,那種直至沒頂且無力掙扎的窒息感,與其說是恐怖,毋寧說是悲涼。大臣們陸續(xù)收劍回鞘,偶有忠良之士決絕自刎,以身殉國。

公元前228年,強趙去矣,邯鄲終是淪陷。趙王遷母子面對秦軍威勢,未經(jīng)攻打,竟是自行坍塌,帶領(lǐng)宗室奉送銅匣王印以及輿圖。眼見趙旗被王翦從城墻丟下,秦將士歡呼雀躍,對其肆意踐踏。
大秦接連吞并二國,夙愿有望,嬴政不顧大臣反對,執(zhí)意親臨邯鄲。那日寒露,通往邯鄲的路途無霜無雪,不見四時景象,李斯等人站在嬴政身后,見他褪去昔時稚嫩,傲然屹立沙壑嶺上,俯瞰萬里河山,其氣勢便是要昭告諸國,大秦一統(tǒng)天下勢在必得,天意所向。
秦王車駕隆隆駛向邯鄲,龍臺宮已由秦軍駐守,以倡女、郭開為首的王族降者,整整齊齊排開兩列跪于龍臺殿內(nèi)。嬴政下令將趙王遷廢為庶人,趙氏宗廟遷至咸陽,趙遷臨去之際回身拜別邯鄲,如今這座王城再無肅穆威懾,倍感落寞凄涼,一班趙國老臣哀呼相送趙遷,以表內(nèi)心悲痛。

李斯命舊趙官吏清查賬冊,核對田畝以供收繳,嬴傒擔(dān)心趙國貴戚士人恐會作亂,王翦認(rèn)為想讓邯鄲復(fù)歸平順需得一兩年之久。嬴政吩咐嬴傒和王綰開倉賑濟庶民,并且削奪士人封邑,以饗庶民。
趙士人擔(dān)心秦國行郡縣后會讓他們喪失封地,因此不愿歸降。郭開勒令舊趙士人交出封邑,甚至以棍棒相加。大家經(jīng)受不住拷打,唯有妥協(xié),怎料郭開竟然借此機會再次從中獲利。邯鄲貴胄遭受這般屈辱,皆懷不臣之心,尤其聽聞公子嘉在代地稱王,紛紛心存僥幸,表面納降,暗中謀劃。
三日過后,嬴政將于邯鄲城外祭奠申越,趙士人有意接近郭開,懇請他幫忙帶進龍臺宮面見嬴政,而后四處縱火引秦軍前來,并派另一批人馬候在郊外,伺機刺殺秦王。郭開見此情形,嚇得拔腿就逃,殊不知嬴政早有準(zhǔn)備,王翦等人已在四周埋伏。

申越墓前一番兵戈相交,嬴政臨危不亂,待見趙國士人逐漸逼近,兩旁秦弩瞬發(fā)矢羽,叛亂之人悉數(shù)身亡。秦王政來到趙姬故居,卻在廢墟中看到寫著“趙姬敗類”字樣的門板,瞬間大怒,命人將邯鄲食邑六百石以上的士人全部斬首,豪門還有富商全都遷至咸陽。
原本郭開知道士人反秦,已經(jīng)逃離邯鄲,可當(dāng)聽聞士人反秦失敗,便又立即入宮面見嬴政,仗著自己“趙J功業(yè)”望謀求一官半職。然而秦國眾臣將皆知郭開乃是小人,若是留他在秦必成禍患,李斯直接擲出列數(shù)罪狀,嬴政下令將其烹殺。
秦斥候來報趙姬病危,嬴政趕回咸陽與趙姬見上最后一面。經(jīng)趙被秦滅消息傳遍列國,楚國項燕和景涵商議抗秦之策,因此認(rèn)為應(yīng)當(dāng)即刻與魏燕齊三國合盟,方能抵御秦軍進犯。

奈何楚王受令尹蠱惑,整日沉湎于聲色犬馬,雙耳不聞天下事,公子景涵和負(fù)芻懇請項燕為楚國挺身而出,唯有除掉令尹方可保住楚國社稷。